在当今数字化时代,T3级数据中心作为企业业务运营的核心基础设施,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必须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且高效的冷却环境。以下是T3级数据中心机房冷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冗余性
N+1冗余配置: 为确保数据中心在遇到意外情况时仍能持续工作,冷却系统需要采用N+1冗余配置。即每套制冷设备(如空调机组)都配备一台备用设备,在主设备出现故障或维护期间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上继续工作。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还降低了因单点故障导致整个数据中心瘫痪的风险。
分区冗余: 对于大型数据中心而言,除了整体冗余外,还应该考虑按区域进行划分并各自设置独立的制冷单元。这样即使某一区域内发生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运作。
2. 精确送风与排热
冷热通道隔离: 在规划服务器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到气流组织方式,将所有IT设备按照前后朝向排列形成封闭式的冷热通道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冷空气和热空气混合,提高制冷效率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下送风/上回风模式: 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地板下方送风、天花板上方回风的形式来实现精准控温。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精密空调产生的低温气流从地板缝隙处进入机柜底部,然后沿着垂直方向上升带走热量后再被抽回到空调内部循环使用。
3. 能效优化
选用高效节能型设备: 优先选择具有较高能效比(EER)及季节能效比(SEER)数值的产品,并且关注其是否具备变频调节功能。这类设备能够在满足制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电力成本。
合理控制温度设定值: 根据ASHRAE(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发布的最新标准指南,适当放宽机房内的环境温度范围至18-27℃之间,只要保证硬件不受损即可。这样做有助于减轻压缩机负荷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可扩展性
模块化设计理念: 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扩容需求,在不影响现有架构的前提下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增加新的制冷单元或者调整现有布局。同时也要确保新增加部分能够无缝接入原有系统中共同工作。
灵活调整参数: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数据中心内部的负载状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冷却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实时调整各项运行参数以维持最佳工作状态。
5. 安全防护措施
防火防水: 在机房内安装烟雾探测器、喷淋装置等消防设施,并对重要电气元件采取必要的防水处理。防止因火灾或漏水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防尘过滤: 加装初效、中效甚至高效过滤网来阻挡外界灰尘颗粒物进入室内,保护精密仪器免受污染损害的同时也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209753.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