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通用的数据中心(IDC)分级标准是按照其设计的冗余能力、容错能力和可用性来划分的,主要分为Tier I到Tier IV四个等级。这些等级不仅定义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也对服务器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Tier I是最基础的数据中心级别,仅提供基本的服务保障。它只有一个配电路径和一个冷却系统,没有冗余组件。如果发生故障,整个数据中心可能会停止运作,这种级别的数据中心通常用于非关键业务或小型企业,年停机时间可能长达17.5小时。
Tier II在Tier I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冗余组件,如备用电源等,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但仍然存在单点故障风险,即当某个部件出现问题时,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这类数据中心适用于对业务连续性有一定要求的企业,年停机时间为4 – 8小时。
Tier III被广泛认为是商业运营的标准配置,具有多重在线维护功能。这意味着即使在进行设备维修或者更换期间,也能保持正常供电和制冷,不会影响服务器正常运行。该等级的数据中心具备并行维护特性,允许在不影响服务的情况下执行预防性维护工作,年停机时间不超过1.6小时。
Tier IV则是最高等级的数据中心,拥有完全冗余的系统架构以及容错设计。所有电力供应与网络连接都采用双回路甚至更多冗余方案,确保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不会影响整体性能;并且具备强大的灾难恢复能力,在极端情况下能够迅速切换至备用站点继续提供不间断服务。这一级别的数据中心几乎可以做到全年无休止地稳定运行,年停机时间小于0.8小时。
二、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等级的数据中心建议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考虑到成本效益比,选择Tier II或Tier III级别的IDC机房就足够满足日常运营需求了。因为这两个等级已经能够在保证一定服务水平的同时有效控制建设与运维成本。
而对于那些依赖于高可用性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关键行业而言,则需要考虑租用更高级别的Tier IV数据中心。尽管前期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其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带来的价值远超成本本身。
企业在选择数据中心时还要综合考量地理位置因素。尽量挑选靠近目标用户群体所在区域的数据中心,以减少延迟时间,提高访问速度;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将重要数据存储于地震带、洪水易发区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地方,以防自然灾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83649.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