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 TIER标准是全球广泛认可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由国际数据中心权威组织Uptime Institute制定。它为数据中心的设计、构建和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并根据不同的可靠性水平将数据中心划分为四个等级(TIER I – TIER IV)。每个级别的认证都代表了特定的操作连续性和冗余度要求。
TIER I:基本需求型
TIER I:基本需求型
这是最低级别的数据中心认证,适用于只需要满足基本业务需求的情况。TIER I级的数据中心通常没有冗余组件,且每年可能会有9.6小时以上的计划外停机时间。这种类型的设施适合那些对IT服务中断容忍度较高的企业或应用,比如一些小型公司或者非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
TIER II:组件冗余型
TIER II级的数据中心在关键系统如电力供应、冷却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冗余性,但并非所有组件都是完全冗余的。这意味着即使某个部件出现故障,也能够通过其他路径继续提供服务,从而减少意外停机的风险。这类数据中心仍然可能面临长达22小时/年的计划外停机时间。对于中等规模的企业或是某些重要但不是至关重要的应用程序来说,TIER II可能是合适的选择。
TIER III:在线维护型
达到TIER III标准的数据中心拥有全面的冗余设计,所有的基础设施设备都可以进行在线维护而不会影响到正常的业务运行。换句话说,在不中断任何服务的情况下,可以对硬件进行检修、更换甚至升级。这类数据中心的可用性非常高,年计划外停机时间不超过1.6小时。它们非常适合处理高优先级的工作负载以及需要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环境。
TIER IV:容错型
作为最高等级的认证,TIER IV级的数据中心不仅具备完整的冗余架构,而且其设计还包含了容错机制。即如果任何一个部分发生故障,整个系统仍然能够无缝切换至备用模式以确保持续运作,理论上可以实现“永远在线”的目标,也就是零停机时间。这样的高标准使得TIER IV成为金融行业、电信运营商以及其他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连续性有着极高要求领域的首选。
选择合适的TIER级别
企业在决定采用哪种TIER级别的数据中心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业务特点、预算限制以及未来发展的预期。较低级别的数据中心虽然成本较低,但在可靠性和性能方面可能存在不足;相反,高级别的数据中心虽然提供了卓越的服务质量,但也伴随着更高的建设与运维成本。合理评估自身的需求并做出明智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65832.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