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低价宣传的障眼法
多数低价套餐通过价格锚定效应吸引消费者,例如标注”首月9元”却要求预存100元话费,实际成本分摊后月均费用仍达29元。更有商家将原价29元的套餐通过返现分期方式包装成19元套餐,但停机后返现立即失效,导致实际支出远超预期。
二、隐藏费用与捆绑消费
- 强制开通超级会员:部分套餐需额外开通每月15-30元会员服务才能享受标称流量
- 叠加基础费用:19元套餐可能需叠加最低消费保底,实际月支出达50元以上
- 违约金条款:提前解约需支付套餐总费用30%-50%作为违约金
三、定向流量的使用限制
流量类型 | 比例 | 使用限制 |
---|---|---|
通用流量 | 30% | 全国4G网络 |
定向流量 | 70% | 仅限特定APP |
标称的百G流量中,定向流量占比普遍超过60%,且限定于非主流应用场景,用户实际可支配流量严重缩水。
四、合约条款的隐形约束
- 优惠期限制:低价仅限前6-24个月,后期自动恢复原价
- 自动续约条款:合约到期后默认续约且不可降档
- 地域限制:异地卡无法办理补充业务,销户需返回归属地
消费者需警惕套餐宣传中的价格障眼法,仔细核对流量构成、合约期限、违约金比例等关键条款。建议优先选择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要求提供书面套餐说明,并通过工信部渠道核实套餐备案信息。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161874.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