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的“低价”幌子
许多低价流量卡以“9元100G”“19元无限流量”等标语吸引消费者,但实际月租往往通过首充返现、优惠期限制等方式变相抬高费用。例如部分套餐需预存100元,通过逐月返现制造低价假象,实际总支出远超宣传价格。
更隐蔽的是,部分套餐宣称的“无限流量”实际存在阈值限制,超过特定用量后网速骤降至1Mbps以下,严重影响正常使用。
二、隐形收费的层层加码
低价套餐常暗含三类附加费用:
- 开卡服务费:高达50-100元的隐藏激活费用
- 功能叠加费:短信、通话等基础功能单独计费
- 流量溢价费:超出套餐后按10元/GB收取
三、流量限制的隐蔽条款
运营商通过三种方式限制实际可用流量:
- 区域限制:30%-50%流量限定本地使用
- 时段限制:夜间23点至次日7点专属流量
- 应用限制:排除视频类APP的定向流量
四、合约绑定的强制消费
部分低价套餐要求签订12-24个月合约,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最高可达剩余合约期费用的80%。更有套餐绑定宽带、固话等冗余服务,形成强制消费闭环。
消费者应仔细核对套餐说明中的资费结构、流量细则和违约责任条款,优先选择官方渠道办理可随时注销的套餐。建议通过运营商APP实时监控流量消耗,避免超额收费。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151866.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