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手法:层层套路防不胜防
近年来,广州频现以电话卡推销为幌子的诈骗案件。诈骗分子常通过伪造“反诈中心”“运营商客服”等身份,以威胁停用手机号、赠送高额流量为诱饵,诱导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资金。例如有骗子冒充电信部门人员,谎称用户名下存在异常号码需配合处理,实则套取身份证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更隐蔽的陷阱在于技术伪装:部分诈骗电话显示为官方短号(如10018),发送的验证码短信也通过运营商系统下发,但其实际业务办理方为第三方公司。这种“真短信+假服务”模式极具迷惑性,受害者往往在不知情中被开通高额套餐。
深层原因:利益链条推波助澜
电话卡诈骗屡禁不止的背后,暗藏多重利益驱动因素:
- 黑灰产合作分润:部分通信代理商违规出售用户数据,为诈骗团伙提供精准目标名单
- 业务考核压力传导:运营商外包团队为完成KPI,采用欺诈话术诱导用户办理业务
- 技术漏洞被利用:诈骗分子通过虚拟拨号设备伪造来电显示,甚至入侵短信平台发送钓鱼信息
警方提醒:关键步骤守住钱袋
广州市反诈中心发布最新防范指南,强调“三不原则”:
- 不轻信陌生来电声称的“套餐优惠”“违规停机”等说辞
- 不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核心信息
- 不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非官方渠道二维码
若接到可疑电话,建议立即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如已遭遇诈骗,应保留通话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总结与呼吁
电话卡推销乱象折射出通信行业监管盲区,需要运营商加强渠道管理、警方加大打击力度、公众提升防骗意识三方协同治理。只有切断诈骗产业链条,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此类犯罪蔓延。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119704.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