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一:虚假低价套餐诱导消费
运营商常以”9元200GB””首月免费”等宣传语吸引用户,实际套餐中常存在流量虚标、使用范围限制等问题。部分低价卡超出套餐后按0.29元/MB计费,1GB流量将产生额外300元费用。更有商家将年流量包装成月流量,如59元240G实际是全年总量。
- 首充金额计入月租减免的虚假优惠
- 定向流量占比超90%的文字游戏
- 合约期内不可更换套餐
陷阱二:隐藏费用与限制条件
62%用户投诉反映遭遇隐形收费,包括但不限于:
- 合约期违约金(最高达剩余月租总和)
- 夜间限速断网等时段限制
- 流量有效期仅30天
某投诉平台数据显示,物联卡用户中83%遭遇过流量超额扣费,其中46%扣费前无短信提醒。
陷阱三:物联网卡冒充正规卡
不具备11位手机号的物联卡存在三大风险:流量虚标率超40%、无售后服务保障、网速限制在2Mbps以下。测试数据显示,宣传100GB的物联卡实际可用流量中位数仅62GB,且无法用于热点共享。
消费建议
- 确认运营商在当地4G/5G基站覆盖率
- 优先选择可拨打客服热门的正规号段
- 查看《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314929.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