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藏的增值服务扣费
运营商常在新套餐中默认开通彩铃、游戏包月等增值服务,每月自动扣费20-50元不等。用户需自行拨打客服或登录APP逐项取消,部分服务甚至隐藏于二级菜单中。
- 典型案例:联通用户被收取20元彩铃费
- 常见项目:新闻资讯包、视频会员自动续费
- 规避建议:激活新卡后立即核查已订购服务
二、虚假的无限流量承诺
所谓”无限流量”往往暗藏限速条款,达到指定用量后网速降至1Mbps以下,实际使用体验与宣传严重不符。某用户办理198元套餐后,实际可用流量仅40GB。
- 流量上限:通常20-40GB后限速
- 网速限制:视频加载需5分钟以上
- 维权难点:合同细则字体微小不易察觉
三、捆绑式合约陷阱
运营商通过12-24个月合约期绑定用户,提前解约需支付100-300元违约金。更存在未经同意擅自续约现象,北京某用户被自动续约两年。
- 典型话术:”免费升级套餐”变相续约
- 隐藏条款:合约期内不得更换套餐
- 取证难点:电话推销内容无录音存档
四、首月优惠的后续套路
以”首月0元”吸引用户办理,次月起收取高额月租。某19元套餐实际包含30元基础费+9元功能费,用户首月后支出翻倍。
宣传价格 | 实际月费 | 隐藏费用 |
---|---|---|
9.9元/月 | 29.9元 | 20元服务费 |
0元体验 | 59元 | 设备押金 |
五、隐私泄露风险
非正规渠道办理的电话卡存在信息倒卖风险,用户可能遭遇精准诈骗。某案例显示,办理次日即收到贷款推销电话。
- 高危渠道:街边推广摊位
- 泄露后果:垃圾短信增长300%
- 防护建议:优先选择官方营业厅
消费者应养成每月核查账单的习惯,对新办套餐进行全项功能查验,通过工信部申诉渠道维护权益。选择套餐时重点关注合约期限、流量限速阈值等核心条款,警惕任何”免费体验”类服务。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243210.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