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额违约金陷阱
合约机协议中常隐藏提前解约需支付手机全额价款的规定,用户误以为只需补足套餐差额,实际违约金可高达设备原价的150%。有案例显示,月租249元的合约机提前解约被要求支付上万元违约金,远超实际使用成本。
- 违约金计算方式未明确标注在首页条款
- 违约金金额与套餐剩余时长正相关
- 老年人签约时未被告知具体赔偿标准
二、捆绑消费贷协议
运营商通过第三方分期平台绑定信用贷款,用户在不知情情况下签署金融协议。某案例中「橙分期」以合约机名义建立消费贷,导致用户征信记录出现贷款条目,且提前还款仍需支付全部利息。
三、套餐升级限制条款
协议中埋藏套餐单向升级规则,用户发现资费过高时无法降档。部分合约规定:
- 合约期内禁止更换基础套餐
- 升级套餐自动延长合约期限
- 销户需结清剩余合约期全部费用
四、保底消费附加条件
标称的保底消费金额往往不包含宽带、增值服务等费用,用户实际支出超出约定值30%-50%。有消费者反映128元套餐实际月均消费达190元,包含以下隐形收费:
- 设备使用补贴费
- 分期服务管理费
- 强制开通视频会员
合约机协议通过模糊条款设计制造法律盲区,消费者应重点核查违约金计算、金融绑定、套餐变更三大条款。建议保留签约录音,要求工作人员逐项解释协议附件细则,并核实第三方分期平台资质。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239085.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