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机后继续扣费的合法性争议
电信运营商在用户停机后仍持续扣费的行为,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35条关于电信服务合同存续期的规定。运营商主张停机仅暂停服务,未办理注销手续视为合同关系延续,因此有权按原套餐收取费用。但该条款与《民法典》第533条情势变更原则存在冲突,用户认为未实际使用服务却需付费显失公平。
运营商立场 | 用户主张 |
---|---|
合同未终止需继续履约 | 未享受服务不应付费 |
系统自动执行原协议 | 未主动注销属被动行为 |
收取码号资源占用费 | 占用费应由企业承担 |
二、运营商扣费机制的技术解析
现行扣费系统存在三个技术特征:
- 停机保号状态仍触发计费模块
- 欠费停机后费用累积计算
- 副卡停机仍需缴纳主卡套餐费
典型案例显示,某用户副卡停机2年未注销,最终产生近4万元欠费。运营商解释为系统默认用户保留号码使用权,持续执行原套餐扣费协议。
三、典型案例与司法实践
2024年某大学生起诉运营商案引发关注,法院判决要点包括:
- 运营商未尽充分告知义务需担责30%
- 用户未主动注销承担70%责任
- 判令退还无服务期间60%费用
类似案件中,法院多援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认定运营商需明确公示扣费规则,不得设置隐性收费条款。
四、用户应对策略与维权路径
建议用户采取以下措施:
- 办理停机时同步申请销号手续
- 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提交争议
- 及时解除银行卡代扣协议
对于已产生争议费用,可依据《电信用户申诉处理办法》要求运营商提供完整扣费清单,主张退还未服务期间费用。
该争议本质是合同自由原则与公平交易权的冲突,需通过修订《电信条例》明确停机期间费用标准,同时运营商应优化系统设置,建立停机自动提醒销号机制。用户应提高合同意识,及时办理终止服务手续避免损失扩大。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219737.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