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号涉诈风险现状
深圳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新型电信诈骗手段呈现专业化、技术化特征。近期监测发现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实名认证信息、虚拟运营商渠道获取新号资源,实施包括虚假保证金诈骗、二次实名认证欺诈等新型犯罪手法。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约23%的涉诈案件涉及新注册通讯账号的非法使用。
实名认证规范操作
办理新号需严格遵守实名认证三要素规范:
- 证件核验:仅限公安机关核发的有效身份证件,警惕要求手持证件拍照的异常流程
- 生物识别:通过官方渠道完成活体检测,拒绝第三方平台人脸验证请求
- 信息复核:办理完成后立即通过运营商官方APP核查名下账户清单
国家反诈中心APP使用
功能模块 | 作用 |
---|---|
诈骗预警 | 实时阻断诈骗来电/短信 |
身份验真 | 核验社交对象真实身份 |
风险查询 | 检测WiFi/网址安全等级 |
建议通过官方渠道下载安装,完成实名认证后开启全功能防护模式。
通信功能安全设置
- 联系运营商关闭国际漫游及境外短信接收功能
- 启用SIM卡PIN码保护防止恶意补卡
- 定期核查通话详单中的异常呼出记录
遭遇诈骗应急处理
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①保存通话录音/聊天记录 ②拨打96110反诈专线 ③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快速举报。涉及资金损失的,需在30分钟内联系银行启动紧急止付程序。
构建新号安全防护体系需实现”技术防御+行为规范+应急响应”三重保障机制,特别要重视运营商渠道的源头管控与反诈工具的深度应用,通过政企协作提升整体反诈效能。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200843.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