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量卡「无通用流量」是否构成虚假宣传?
当流量卡宣传中包含「全国通用流量」但实际未提供时,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若通过文字游戏隐瞒定向流量的事实,例如将「通用流量」替换为「全国可用的定向流量」,即属于误导性商业宣传。2023年12月工信部数据显示,移动、电信的多数套餐均包含30%-50%定向流量,仅有广电、联通存在纯通用流量产品。
二、虚假宣传的常见套路解析
- 文字误导:用「全国通用」包装定向流量,实际仅限特定APP使用;
- 流量虚标:宣称500G流量实则存在50%以上虚量,有效流量不足标称值;
- 功能阉割:以「纯流量卡」名义销售物联卡,无通话短信功能且网速受限。
问题类型 | 占比 |
---|---|
流量类型不符 | 42% |
实际流量缩水 | 35% |
三、消费者如何识别流量卡陷阱
- 查验11位手机号:正规卡具备完整通信功能,物联卡仅有13位ICCID号;
- 核实套餐详情:通过运营商官方APP查询流量构成,警惕「定向流量」备注;
- 警惕低价陷阱:月租带小数点(如9.9元)或宣称「永久套餐」多为虚假宣传。
四、法律维权与应对建议
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主张三倍赔偿,2025年3月抖音商城案例显示,法院已支持因流量类型不符索赔500元的诉求。建议保留宣传页面截图、充值记录等证据,通过12315平台或运营商官方渠道投诉。
流量卡若隐瞒定向流量属性,且未在显著位置说明流量使用限制,已构成虚假宣传的实质要件。消费者应提高辨别能力,监管部门需加强运营商合作商管理,建立流量标注标准化体系。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173955.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