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性开通增值服务
部分运营商通过系统默认开通短号集群网、来电显示等增值服务,用户常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持续扣费。有案例显示,消费者发现自2016年起每月被扣5元短号服务费,但从未主动申请过该功能。此类服务往往通过短信二次确认即可开通,但缺乏醒目标识提醒用户。
二、套餐外流量/通话高额计费
5元套餐普遍存在超出套餐后的计费陷阱:
- 流量超出部分可达0.3元/MB,1GB流量实际需支付300元
- 通话费用按0.15-0.29元/分钟计算,超出套餐后资费翻倍
- 短信超出套餐后按0.1元/条收费,未明确标注计费梯度
三、定向流量与使用限制
运营商宣传的”大流量”实际暗藏限制条件:
流量类型 | 可用场景 | 占比 |
---|---|---|
通用流量 | 全网应用 | 10-20% |
定向流量 | 特定APP | 80-90% |
这种设计导致用户实际可用流量远低于宣传数值,部分套餐甚至限制使用时段。
四、隐藏月租与附加费用
部分低价套餐存在隐藏收费项目:
- 强制开通的服务费(3-10元/月)
- 激活费(20-50元一次性收取)
- 保号费(停机后仍需支付月租)
有用户反映29元套餐实际月支出达80元,主要来自流量超额和增值服务扣费。
5元月租套餐通过四重消费陷阱形成”低月租高支出”的盈利模式。消费者应重点核查:套餐外计费标准、流量类型划分、增值服务开通状态。建议通过运营商APP每月核查账单明细,及时关闭非必要服务。
本文由阿里云优惠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aliyunyh.com/1138637.html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